泉港“四普”发现清代古石桥 一座兰陵桥见证百年情

一座古桥,四普一句诺言,泉港清代桥座桥一段佳话。发现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(以下简称“四普”)工作的古石深入,近日,兰陵泉港区南埔镇一座160余年的证百清代石桥拨开云雾,重回公众视野。年情它不仅是四普一处百年交通遗迹,更是泉港清代桥座桥一枚跨越时空的爱情信物,见证了一位清代女子的发现初心与承诺。
建筑之智 三墩四孔 结构精巧
兰陵桥横卧西溪
“兰陵桥”碑刻
这座被当地人亲切称为“爱情桥”的古石百年石桥,如今静卧于南埔镇西溪之上,兰陵连缀起施厝村与埭头村。证百桥头靠施厝村口处有一座龙山宫,年情其旁侧墙壁上嵌有一方桥碑,四普碑额上刻双龙戏珠浮雕,中间竖刻三个繁体大字——“兰陵桥”。
据《梅峰肖氏族谱》所载,此桥于清同治甲子年(1864)由奉政大夫肖继光支持建造,并以其姓氏堂号“兰陵”命名,是旧时“下山”(统指施厝、外厝、沙格、肖厝各村)通往“顶路”(指现今部分界山镇辖区)的交通要道。
桥墩为船形构造
在此次“四普”田野调查中,普查队员对兰陵桥展开了全面测绘与记录。据介绍,该桥为花岗岩砌筑的三墩四孔石桥,总长16.4米,宽2.92米,桥墩呈船形构造,石条犬牙交错、榫合叠扣,并以铸铅加固,墩头作尖形以分水势,显示出鲜明的沿海适应性特征。桥面则用长石板拼接架铺为路,两侧设有石护栏,整体结构稳重精巧。
誓言之美 一诺千金 造福乡梓
“四普”不仅记录建筑,更唤醒记忆。通过走访乡民、查考方志,普查队员们抽丝剥茧,一点点拼凑还原出兰陵桥背后的动人故事。
原来,西溪一带在清代仍属海界,涨潮时海水流经西溪直到施厝、外厝、东山等地,船只可以劈波通行,乡人如需渡溪,只能静待潮水退去,而后踩着石头蹚水而过。这本已十分不易,在那个裹足盛行的年代里,妇女渡溪时更是难上加难。家住西溪附近的施厝村才女施氏,自幼目睹乡人涉水之艰,于是暗自发愿:“如能嫁为贵人妇,必建桥以利乡邻。”
后来,她嫁与当时有名的海上航运实业家、慈善家肖继光为妻,生活富足美满。但她从未忘记年少时的誓言。一日,她将这份深埋心底的愿望和盘托出,丈夫听罢深为感动,慨然应允,倾力支持。同治甲子年梅月,这座凝结爱与承诺的石桥终于横跨溪上,圆满落成。从此,往来行人再也不用遭受渡溪之苦,乡人也把这座桥视为肖继光夫妇爱情的见证。
见证之恒 沧海桑田 信义长存
“四普”登记显示,兰陵桥历经160年风雨,主体结构仍基本完好。随着当代海堤建设与道路更新,它已不再承担日常交通功能,但其文化意义与象征价值日益凸显。如今桥头的龙山宫香火依旧,仿佛仍在诉说这段关于爱与信义的古老佳话。
作为泉港“四普”的重要新发现,兰陵桥不仅体现了清代闽南地区的建桥技艺,更成为泉州爱情文化、诚信精神与女性力量的物质见证。值此七夕到来之际,这座重现天日的古桥,也以其沉稳之姿和浪漫往事,向我们传递着“一诺千金”的永恒重量。
据悉,兰陵桥已被泉港区文物部门登记为新发现文物,未来将获得进一步的保护与研究。(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雯 通讯员 肖良水 庄国柱 施惠清 文/图)
相关文章
- 海峡网5月22日讯泉州网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王夏雨)一边大喊“赶快让开”,一边驾车连闯多个红灯,这是前天晚上发生在市区的一幕。5月20日傍晚7点40分左右,泉州的滴滴司机戴辉2025-10-11
- 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网易汽车10月4日报道近日,玛莎拉蒂位于摩德纳西罗·梅诺蒂大街Viale Ciro Menotti)的传奇工厂内,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交付仪式。这座拥2025-10-11
- 进入秋天,世界渐渐安静下来。街道上的叶子,褪去明亮的绿,一片焦黄与赤褐成为主色调。太阳的金光,也不再刺眼,而是多了几分暧昧的柔和。而衣着,也进入复古色的季节,好比复古红,与人们内心沉静的心绪,恰好呼应2025-10-11
-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,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,激发人才创新活力。为深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,持续拓展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范围,更好发挥人才评价“指挥棒”作用,让人才引得进、2025-10-11
- 从气候意义上说,入伏意味着天气炎热需要避暑降温。但刚过去的周末泉州天气还算不上高温炎热,从气温来看,全市大部分乡镇午后最高气温在30℃~34℃,滨海及山区高海拔乡镇最高气温在30℃以下,只有安溪东部和2025-10-11
- 看网红互动?不,是找情感代餐!不知道你是否刷到过,最近“抖娱”又掀起了一场现象级的“大事件”!网红方圆和阿爆长达一个多月的联动,产出了近百条视频,其中一半都称得上爆款,百万赞不少,大几十万赞是常态,恨2025-10-11
最新评论